
“雙節重逢”,8天小長假來啦!據說中秋“邂逅”國慶極為罕見!21世紀僅4次中秋國慶同一天,下次“雙節重逢”可就要等到2031年啦!
“雙節重逢”主要因為是閏月
出現這種情形,主要是閏月的結果。中國的農歷規定大月30天,小月29天,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,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,4年下來,就少了1個多月。久之,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。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便采用增加“閏月”的辦法。今年閏月出現在四月,不僅七夕節推遲,中秋節也跟著錯后,加之農歷中秋節一般出現在陽歷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,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歷法現象。
近年來國慶中秋同一天,重合過的年份有:1982年、2001年、2020年。
中秋節和國慶節同時出現在10月1日這一天,在21世紀僅能發生4次,比較罕見。
節日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給平淡生活帶來了不可或缺的儀式感?;ㄋ棋\,月凝眸,愿快樂團圓,幸福長有。
中秋節由來
中秋節,又稱祭月節、月光誕、月夕、秋節、仲秋節、拜月節、月娘節、月亮節、團圓節等,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。最初“祭月節”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“秋分”這天,后來才調至夏歷(農歷)八月十五日,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歷八月十六日。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流傳至今,經久不息。
中秋節起源于上古時代,普及于漢代,定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以后。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,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,大都有古老的淵源。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,為寄托思念故鄉,思念親人之情,祈盼豐收、幸福,成為豐富多彩、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。
中秋節習俗
拜月
拜月,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,是古人對“月神”的一種崇拜活動。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習俗。夕月,即拜祭月神。自古以來,在廣東部分地區,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(拜月娘、拜月光)的習俗。拜月,設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紅棗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。在月下,將“月神”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,紅燭高燃,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,祈求福佑。祭月賞月,托月追思,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。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,從古代延續至今,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、頌月活動,同時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、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。
燃燈
中秋之夜,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。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。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。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。今人周云錦、何湘妃《閑情試說時節事》一文說:“廣東張燈最盛,各家于節前十幾天,就用竹條扎燈籠。做果品、鳥獸、魚蟲形及‘慶賀中秋’等字樣,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。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,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,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,掛于家屋高處,俗稱‘樹中秋’或‘豎中秋’。富貴之家所懸之燈,高可數丈,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,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,燈籠兩個,也自取其樂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。”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。
賞月
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,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。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,月亮最大最圓最亮,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;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,以寓圓滿、吉慶之意。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,但未成習。到了唐代,中秋賞月、玩月頗為盛行,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。
行糜粥
關于中秋的習俗,最初的形式為“行糜粥”,《禮記·月令》上說:“仲秋之月養衰老,行糜粥飲食。”意思是說每年秋季,都會賜予老人糜粥喝,糜粥是潮汕地區頗具特色的一道飲食,當地人把白粥叫做“糜”,行糜粥作為一種中秋習俗便流傳下來。
觀潮
在古代,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,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,早在漢代枚乘的《七發》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。漢以后,中秋觀潮之風更盛。明朱廷煥《增補武林舊事》和宋吳自牧《夢粱錄》也有觀潮記載。
猜謎
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,人們都聚集在一起,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,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,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,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成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。
吃月餅
月餅,又叫月團、豐收餅、宮餅、團圓餅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。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,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,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。月餅象征著大團圓,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,用它祭月、贈送親友。發展至今,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,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“團圓”。
賞桂花,飲桂花酒
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,以糕點、糖果最為多見。中秋之夜,仰望著月中丹桂,聞著陣陣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歡慶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。到了現代,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。
雙節小長假健康提示
飲食健康提示
中秋團圓,月餅必不可少。但是高糖,高油高碳水的月餅,背后是看不見的高熱量。月餅香甜,但要淺嘗輒止,少吃一點。同時搭配蔬菜水果,清新解膩,還能增加膳食纖維攝入。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飽腹感,有效控制熱量攝入。
中秋時節提倡每天早晨食粥是一種健康的養生方式,特別是雜糧粥,五谷為養,不僅含糖量低,而且營養豐富,能夠消除過多的油膩感,緩解中秋節高脂食物攝入過多引起的胃腸不適,起到很好的養胃作用。
作息健康提示
“雙節”小長假期間來臨,許多人為了緩解日常工作的壓力和緊張狀態,常常每逢假期大睡特睡,如果放任自己睡到下午,容易導致生物鐘紊亂、晚上失眠。假期應注意選好兩個補覺時長:午間小憩不超過半小時;夜間睡眠不低于8小時。讓自己神清氣爽,迎接活力百倍的假期。
運動旅行健康提示
有多久沒有注意過家周圍的景色了?快節奏生活,我們總是步履不停。趁此機會,走走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吧。如何做到健康運動、健康出游對健康也是至關重要的,過了中秋,樹葉被染成了多彩繽紛,爬山望遠是很好的旅行方式,但秋天的山風往往比較冷,所以膝蓋容易受涼,護膝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,把普通散步轉換成低強度有氧運動,可以提升心肺功能。甩動雙臂,大步流星,加大動作幅度以活動全身肌肉群,達到提升熱量消耗的目的。
“宅”健康提示
假期后半程,許多人選擇了宅在家中,給自己一段專心閱讀的時光。當你沉迷學習,無法自拔,或者沉浸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時,一定記得每隔一小時站起來活動活動。長時間坐著或沙發躺,會讓肩頸僵硬,給下腰椎帶來負擔,下肢肌肉變弱,容易造成肩頸腰背酸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