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三候
一候 | 雷始收聲:雷,二月陽中發聲,陽光漸而明媚;八月陰中收聲,入地則萬物隨入也。
古人認為,雷的發聲,是因陽氣旺盛所致,秋分之時,陰在正東,陽在正西,之后,陰氣越來越占上風,故而“雷始收聲”,不再打雷。
二候 | 蟄蟲坯戶:此時天氣日漸寒冷。亦有詩云:“忽忽遠枝空,寒蟲欲坯戶。
”意為蟲類受寒氣驅逐,入地封塞巢穴,正式告別了殘秋,已經在為冬眠做準備。
三候 | 水始涸:水本氣所致,春夏氣至,故長,秋冬氣返,故涸也。
秋分之后降雨量減少,天干氣燥,水氣蒸發快,江河湖泊水位降低,故有“秋水消瘦”之象。

吃秋菜
“秋菜”是一種野莧菜,鄉人稱之為“秋碧蒿”。逢秋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。在田野中搜尋時,多見是嫩綠的,細細棵,約有巴掌那樣長短。
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會制作“秋湯”。有順口溜道:“秋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。”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,身壯力健。
豎秋蛋
據史料記載,在4000年前,中國就有了在“秋分”這天“豎蛋”的傳統,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。
其玩法簡單易行:選擇一個光滑勻稱、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,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。“豎蛋”活動在“春分”“秋分”時節同樣流行。“‘豎蛋’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、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。”
送秋牛
秋分時農戶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習俗,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,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,名曰“秋牛圖”。
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,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,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,
見啥說啥,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。言詞雖隨口而出,卻句句有韻動聽。俗稱"說秋",說秋人便叫"秋官"。
秋分健康小知識“干貨”
根據中醫“春夏養陽、秋冬養陰”的原則,現在已經進入秋季進補的季節。農諺有言: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冷一夜”。
秋分之后,氣溫驟降,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于受抑狀態,易導致內分泌功能紊亂。加之天氣涼燥,故而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,因此秋分后養生很重要!
飲食滋潤防秋燥
在飲食攝養上,因秋屬肺金,酸味收斂補肺,辛味發散瀉肺,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。要盡量少食蔥、姜等辛味之品,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。
同時秋燥津液易傷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聲嘶、皮膚干裂等燥癥,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,如百合、銀耳、淮山、秋梨、藕、柿子、芝麻等,以潤肺生津、養陰清燥。
選擇輕松平緩的運動
秋季養生,應以“收”為主,運動宜選擇輕松平緩、活動量不大的項目。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和有氧運動,
比如:登山、步行、打太極拳、騎自行車、跳舞等,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、流鼻涕、支氣管炎也有一定效果。
宜早睡早起
秋季晝夜溫差大,易邪氣入體,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。秋季夜愈深,寒氣愈重,寒氣很容易入侵體內,
給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隱患,還會導致咳嗽等疾病。秋日清晨氣溫低,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增減衣服。
秋分養生粥推薦
秋分后喝粥滋補,不僅可以潤肺防燥、和胃滋陰,更有“養收”調理的作用。古人把粥看成是養生保健、益壽延年的補益妙品。
五谷雜糧熬制成粥,富含了更加豐富的營養與膳食纖維。
新鮮百合粥
百合性味甘、微寒,入肺、心經,有潤肺止咳、 清心安神之功,秋季燥邪為患, 肺陰不足,適當吃一些百合, 可以有效防治秋燥,是老幼咸宜的藥食佳品。
百合的吃法也不少,可以將其與雞蛋搭配煮糖水, 可滋陰潤燥、清心安神,營養均衡,有助吸收,還可解膩。
南瓜粥
秋冬季節是吃南瓜的黃金時節,南瓜富含碳水化合物、果膠,以及豐富的維生素和鈣、磷等成分,可以起到保護腸道、促進消化、促進潰瘍愈合以及排毒的作用。
南瓜中的甘露醇可以減少糞便中毒素對人體的危害,同時促進腸道蠕動,緩解便秘。
自古逢秋悲寂寥,要克服“悲秋”情緒,需在飲食上要有規律、口味要清淡,在精神調養上要保持樂觀情緒,多想開心的事,心情開朗莫悲秋。